過來人世界500強能力模型將就業能力分為3個層次,11個大類。模型的第一層次為求職準備,包括自我認知和對行業的了解兩大類別,是求職者在求職前需要進行的基礎工作。模型的第二層次為基礎素質,是企業對求職者在教育背景、性格特征、過往經歷以及工作許可方面的要求。模型的第三層次為能力技巧,又分為求職能力和職業能力兩部分。求職能力建立在企業招聘流程的基礎上,是在招聘各個環節中對求職者技巧性、流程性的能力要求;職業能力根據對能力的行業通用性要求分為通用能力與行業能力兩部分,又可進一步細分為硬性能力和軟性能力。
過來人認為,求職準備應當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積累過程,貫穿大學生在校學習的始終,非一朝一夕能夠突擊完成。大學生求職者需要分階段地全面提升11類就業能力。大學生求職者應該根據自身所處不同階段,全方位提升自身能力。在較低年級時,大學生應當開闊眼界,大量接觸職場信息,基于對行業的了解和對自身性格特點的分析選擇適合的行業。同時,豐富自己的履歷和閱歷,完善個性素質,為進入正式的求職階段打好基礎。進入高年級后,通過實習、實踐等途徑提升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同時針對目標行業和崗位進行求職能力的準備。
2012大學生就業能力新趨勢 破解“90后”求職困局畢業生數量眾多且能力不足,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近年來顯著增長。從2007年到2011年,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從495萬增加到約600萬。最新統計結果表明,2012年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將創歷史新高,達到約700萬人。
從2012年開始,第一批出生于1990年至2000年之間的“90后”一代大學生將走出校園,走上社會,構成2012年之后大學畢業生的主體。“90后”多為獨生子女,生長生活環境相對“70后”、“80后”更加優越,因此表現出與上一輩人眾多不同的特點。一方面,“90后”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另一方面,“90后”自信而脆弱,敏感而自我,喜歡張揚個性,卻普遍缺乏團隊精神與責任感。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學生將走向職場,接受職場的檢驗。
然而,“90后”面對的職場形勢并非一片大好。《2012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在畢業生人數激增的背景下,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較為平穩。本科院校2009-2011年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分別為88%、91.2%和90.8%,未就業人數連年增長。2011年全國大學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僅為2,766元,其中本科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為3,051元。過來人對2007-2012年逾20,000名學員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70%的畢業生存在較大經濟壓力,收入僅能勉強維持自身日常開支,在職業選擇上受現實壓力影響,難以顧及長遠職業發展。在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就業率穩定的情況下,應屆生求職競爭將更加激烈,更多大學畢業生將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狀況,薪酬狀況也不容樂觀。
來人調查表明,85%以上的學員認為求職所需能力與技巧無法在校園中得到有效訓練,更加增添了大學生求職的難度。超過半數的已就業學員認為校園中所習得的知識和方法在工作后使用較少,“所學非所用”情況非常嚴重。同時,過來人對數十名人力資源專家的深入訪談結果也顯示,大量初次就業的大學生在職業素養和能力上與企業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工作上手速度慢,很多基本職業技能還需從頭學習,很難達到企業預期。
全面了解企業需求,培養3個層次、11大類就業能力
對大學生而言,面對大量招聘企業和崗位,找到適合自己同時又滿足對方條件的職位顯得尤為重要。為取得滿意的求職結果,求職者需要深入了解企業對各項能力的需求,通過對企業招聘能力要求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培養和提升相應能力。
過來人針對企業校園招聘建立了世界500強能力模型。該模型基于過來人歷時五年、數萬名成功學員案例、上百萬企業職位數據,著重分析了現今財富500強企業的校園招聘信息,研究得出了在新形勢下世界500強用人標準及趨勢,系統地描述和分析了以世界500強為代表的優秀國際化大型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要求。模型旨在幫助廣大高校畢業生和在校生了解相關企業在校園招聘中的要求,完善自身能力,在求職道路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從而獲得良好求職結果。
世界500強能力模型的建立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資料收集:過來人在每個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校園招聘職位中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五個職位,包括管理培訓生、銷售經理、管理層崗位、一個前臺崗位和一個后臺崗位,摘錄相應工作內容與職位要求。此外還收錄了各企業校園招聘流程以及公司對人才的能力要求。對于沒有專門校園招聘的企業,則選取企業相應的初級崗位作為校園招聘崗位。第二階段為資料整理:對搜集到的職位信息按照商業類職位與技術類職位進行劃分,分別對其所要求的各項能力進行分類歸納和統計。第三階段為模型建立:在第二階段獲取資料的基礎上,總結求職者需要在求職前所做的準備,提煉出企業對求職者基礎素質和能力技巧的要求,構建世界500強能力模型。
知己知彼,提升自身基礎素質
求職前的目標設定是成功求職的基礎。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求職的第一步是自我認知。所謂“知己”是指求職者可以借助性格測評、職業測評等手段對自我能力、性格和興趣等進行初步的分析和了解,為選擇適合自己的職位打下基礎。“知彼”則是對行業的了解。求職者可以選擇多樣化的職業調研、職業訪談方法,對多個行業進行更深入的了解。通過自我認知與對行業的認知之間的匹配,求職者可以得到更為清晰的求職意向,明確適合的行業與目標崗位。過來人對過去5年超過20,000名學員的統計表明,67%的求職者在求職開始時并不存在明確的求職目標,處于迷茫的狀態;而進行精準自我定位的求職者所獲得的求職結果(包括薪酬待遇和錄用崗位數量)則顯著優于無明確求職目標的求職者。
目前大量大學生求職者存在“盲目跟風求職”的趨勢。過來人過去5年約60%學員在開始學習時所定求職目標局限于政府公務員、投資銀行、管理咨詢、會計和審計、快速消費品等5個行業;而在全面獲得各行業信息后,該比例下降到不足40%。過來人認為,全面了解各行業信息,并準確根據自身特點和能力水平選擇恰當的目標行業和崗位是大學生求職所必須進行的步驟。
教育背景構成求職者最基本的素質,包括求職者接受高等教育的學校、所學專業、獲得的學位、在校學習成績及政治素質等。世界500強中91.5%的企業在校園招聘中都對應聘者的教育背景做出了硬性要求,部分企業更對求職者就讀的學校和成績有更加具體的要求,例如一些企業在招聘時明確規定求職者必須是來自“985”、“211”高校,并達到相應的學習成績要求。在專業技術類崗位中,許多企業對求職者的學位及專業提出了明確規定,而對于專業性要求不高的職位,求職者的學位和專業要求被弱化。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國國有企業,也將政治素質和政治面貌納入對求職者的考核標準中。
一些世界500強企業對求職者的性格特征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如正直、誠實、熱情、活潑、自信、激情、有好奇心等。具有良好健全的性格特征是良好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前提,大學生應當在學校中通過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方式,結合企業實習完善自身性格,提升職業素養,從而為求職做好準備。
過往經歷是對求職者基礎素質考核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課外活動經歷、實習經歷和海外經歷。課外活動經歷勾勒出大學生求職者除學習以外的校園生活,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求職者的在校表現。擁有豐富課外活動經歷的求職者通常會受到企業青睞,部分企業會優先考慮在課外活動中承擔領導角色的求職者。實習經歷是求職者的相關工作實踐經驗,企業可以通過對求職者實習經歷的考察,對求職者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形成初步判斷。相比不具備實習經歷的求職者,有實習經驗,尤其是與目標企業和崗位高度相關經驗的求職者更容易得到企業的認可。同時,過來人在研究中發現,伴隨著近年來的全球化趨勢,越來越多的求職者開始具備海外經歷。海外經歷體現了求職者的眼界、外語能力以及在多文化背景團隊中工作的能力,因而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
部分企業對求職者的工作許可有特定要求。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國國有企業明確限制了求職者的戶籍所在地;而對于位于海外的職位,某些企業則要求求職者必須獲得相關國家或地區的工作許可。學以致用,提升求職和職業能力求職能力是建立在企業招聘流程基礎上的招聘各個環節中需要的能力。企業的校園招聘流程通常包括校園宣講會、網上申請、筆試、面試等。在網上申請過程中,求職者需要提供中英文簡歷、求職信以及回答相關開放性問題,它們構成篩選求職者的第一關。求職者需要在這一步中充分展示自身實力,從而獲得進一步與企業相互了解、接受考核的機會,因此書寫和制作簡歷、求職信及回答網申問題的能力顯得非常重要。專業知識筆試、能力測試、英語測試等構成了求職的第二關,需要求職者對測試的能力進行研究、分析和總結并進行相應準備。在電話面試、結構化面試、半結構化面試以及非結構化面試中,選擇恰當的方式充分展現自身能力,體現求職者自身素質與企業要求相符是成功求職的關鍵。良好的求職能力能讓求職者在招聘過程中將自己的優秀之處充分向企業展示,幫助求職者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求職能力是對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的流程性能力要求,更多側重于求職者能力和素質的充分展示;而職業能力則是對求職者從事某項工作的勝任力的具體描述,是企業招聘過程中關注的核心。
語言、常用辦公軟件使用、書面表達、口頭表達、駕駛技術等能力構成了硬性的通用職業能力,覆蓋了絕大多數企業對求職者硬性能力的要求。軟性的通用職業能力則強調了求職者需要具有的工作態度、習慣和特質,包括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獨立工作、獨立思考、溝通協調、適應能力、抗壓能力、創新精神、積極主動、注重細節、結果導向、成就動機、學習能力、分析能力、組織能力、項目管理、信息搜集、解決問題、換位思考、快速反應、社會責任、領導力、執行力、影響力、勇于接受挑戰等。這些軟性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求職者能否勝任在日常工作,因而在招聘中被納入對求職者的考核。
就專業性較強的行業和崗位而言,受行業特殊性限制,大多數技術類職位對求職者的知識和技能有非常強的專業性要求,求職者必須在某些專業領域具有較深入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工作。另一些行業對求職者軟性能力有特殊要求,包括客戶意識、商業與戰略思維、多任務處理能力以及決策能力。這一類能力區別于通用行業能力,只適用于某些特定行業的日常工作。
把握企業需求趨勢,多方合作提升“90后”就業水平世界500強企業對求職者能力要求的共性提升根據過來人的研究,超過50%的企業在校園招聘中對求職者教育背景、性格特征、語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出了要求。此外,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強調了求職者的過往經歷、常用辦公軟件使用能力、書面表達、口頭表達、敬業精神、適應能力、創新精神、積極主動、成就動機、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求職者需要著重把握、培養和提升這些高度重合的企業能力要求,在求職時做到事半功倍。
企業對求職者能力要求軟性多于硬性,商業崗與技術崗差異明顯企業對求職者軟性能力的要求超過硬性能力。過來人對數十家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的訪談結果表明,企業所尋找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專業能力,更需要具備相應的軟性能力。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企業在校園招聘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大學生職業素養、職業精神和職業潛力的考察,進而希望在大學生入職后通過系統性的培訓來充分挖掘和開發潛力,達到人才儲備的目的。
在對硬性能力的強調中,商業類崗位明顯弱于技術類崗位。其中,技術類崗位對專業技能的強調是商業類崗位的2倍。在行業軟性能力要求上,商業類崗位特點決定了其對客戶意識和多任務處理能力的強調。過來人分析結果表明,世界500強商業類崗位對客戶意識和多任務處理能力的要求是技術類崗位的1.6倍和1.7倍。質量成為求職首要考慮標準,準備充分的求職者就業質量遠超平均過來人調查發現,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時,已不再僅僅滿足于“找到”工作,而是將工作的薪酬、福利、穩定性等納入考量范圍,更傾向于“選擇”質量更高的工作,從“就業”向“擇業”轉變。在對工作質量的衡量中,排名前5的指標分別為:職業發展、薪酬福利、工作內容、工作壓力和穩定性。
進行充分職業規劃和求職準備的學生就業質量遠超平均水平。過來人對過去5年20,000多名學員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從大學二年級和三年級開始進行職業規劃和準備的學員所獲得的平均薪酬分別為從大學四年級開始進行求職準備學員的1.56和1.22倍。過來人2011年逾4,000名學員平均基本月薪達到6,300元,超過國內任一高校平均水平。學員中薪酬最高者不含獎金等收入的年基本工資超過50萬元人民幣,充分說明求職準備對于就業質量的重要意義。
就業能力獲取方式日趨多樣化
中國大學生職業意識和就業能力的提升所依靠的途徑逐漸豐富。過來人對學員的調查表明,學生獲取求職與職業相關知識和技能的途徑包括社會實踐、企業實習、學校課程、參加培訓、高年級師兄師姐傳授等。
過來人認為,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需要各方協調,發揮各自優勢。學生通過學校的教育資源提升自身基本素質,同時在課外活動和各項交流活動中提升領導力、團隊合作能力等軟性能力。企業向學生提供實習崗位,成為學生學以致用、學習行業和崗位相關能力的平臺。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則起到橋梁作用,填補學校和企業之間的真空地帶,為學生提供求職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強化訓練,同時為企業選拔、培訓和輸送合格人才。在現有的培養體系下,大學生求職和職業能力與企業要求之間的較大差距是造成大學生求職困境的主要原因。為幫助學生走出這種困境,需要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分階段地把握3個層次、11大類就業能力,盡早提升學生的求職意識并全面強化職業適應力,從而提升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在此過程中,學生自身、大學、企業和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的作用都不可忽視。各方需要建立一種相互協調、各取所長的合作方式,才能破解“90后”大學生的求職困境,助力“90后”大學生走好職場第一步。
Copyright C 200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河北招聘網 冀ICP備17018542號-6
地址: EMAIL:info@hbzp.com
Powered by 河北招聘網